宝文理院党字〔2020〕8号
校内各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经2020年3月25日学校党委会议审定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共宝鸡文理学院委员会宝鸡文理学院
2020年4月3日
宝鸡文理学院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学校加快追赶超越、实现创大更名目标的攻坚之年。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工作部署,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大更名为目标,以深化校内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学校“十四五”规划顺利开局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委集体领导,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切实履行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强化党委主体责任的主导作用,发挥纪委监委监督协助引导推动功能,积极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党委会、校务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坚持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钉钉子精神,统筹推进省委巡视整改和主题教育专项整治的跟踪问效,对照整改方案和整改台账持续抓好整改落实。
3.强化理论武装和宣传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统筹对内对外宣传,围绕学校改革发展成就等开展主题宣传,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和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4.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意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下的“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加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和思政课程精品课堂建设。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深度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开展“易班”推广行动计划,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5.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加强对课堂、讲座、校内宣传媒介、社团活动和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的管理。坚决抵制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认真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6.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压牢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全国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为引领,加快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加大在优秀大学生、青年教师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大“双带头人”培育力度,健全党务干部常态化培训机制,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党务工作队伍。加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
7.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好干部标准,做好干部日常调整配备工作。开展二级单位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工作,强化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发挥好“三项机制”的导向作用。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建设适应学校事业发展要求、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严格执行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
8.强化纪委监委专责监督工作。认真落实监督责任,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推进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监督检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反弹回潮,持续巩固为基层减负成果。开展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专项检查、深化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深化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对学校“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以及学校监察对象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自律以及道德操守等需要监督事项的监督检查。督促检查各单位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执行情况,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依规依纪办理信访举报,严格按照工作规则要求处置问题线索。加强对校内突发事件、舆情管理、风险防控情况的监督,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动态监控,紧盯重要节点、重点环节、重点人、重点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9.加强统战、群团、离退休等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和留学归国人员的作用。发挥工会职能,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当好主人翁,建功立业新时代,筹备召开五届四次教代会。坚持党建带团建,推进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共青团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筹备召开学校第十三次学生代表大会。完善离退休服务体系,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加强校友分会建设,发挥校友会作用,构建校友工作长效机制。提高教育发展基金会筹措资金能力,助力学校事业发展。弘扬优良传统,做好双拥工作。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加强保密知识和保密意识教育,提高保密工作管理水平。
10.助力脱贫攻坚。落实建档立卡学生精准扶贫助学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开展“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发挥学校教学科研优势和师生专业特长,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大消费扶贫力度,推进太白县“双百工程”帮扶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抓好省级“驻村联户”千阳县水沟镇纸坊沟村驻村帮扶和镇安县特色产业农民工技术培训工作。
(二)聚焦创大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创大更名工作
11.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加强和国家部委、陕西省、宝鸡市等各级政府部门的联络,及时掌握更名工作政策信息变化与动态。积极和省、市政府对接,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稳步推进蟠龙校区一期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创造条件适时开工建设。
12.做好创大更名各项基础性工作。按照大学设置标准和要求,聚焦支撑材料、考察点建设、专家质询、宣传片、成果展等重点难点工作,扎实做好创大更名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13.做好迎接国评专家进校核查工作。优化细化支撑材料、考察点、专家接待和氛围营造等工作方案,迎接教育部专家进校核查。
(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4.狠抓教风学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教风、考风、工作作风等为抓手,多渠道带动学风建设,营造、涵养优良的学风,带动形成优良的校风。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强化教学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
15.强化专业建设。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新专业方向,申报2个新工科专业。加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获批1—2个省级一流专业,6门省级一流课程。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认真做好师范类专业国家认证工作。继续推进工科专业认证工作。开展专业普查,全面启动现有专业的普查与自评工作,强化专业管理。
16.深化教学改革。以OBE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持续改进,积极探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做好省级教改项目和高层次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建设工作。抓住网络教学的历史机遇,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一流课堂建设。积极创建智慧教学环境,加大智慧教学培训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组织好课堂创新大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不断提升。完善学校与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卓越教师培养工作。
17.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化学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试点学院建设,探索适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创新创业相关制度。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力争获批6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获批省级虚拟仿真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2项。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切实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新建5—10个实习基地。规范和组织好各级各类学科和创新创业竞赛,力争在各类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230项。
18.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能。加强学生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好精准资助帮扶工作,加大资助育人力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提升工作队伍专业能力,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杜绝责任事故发生。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培养,提高辅导员专业素养,创建若干个辅导员工作室(坊),打造职业化专业化学工队伍。
19.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双导师制”和实践基地建设,增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落实《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做好研究生创新项目立项和管理。制定研究生教学督导管理办法,加强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监管。认真落实导师立德树人实施意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强化学位授予环节监控,做好学位管理工作。加快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20.加强招生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加大招生宣传工作力度和按大类招生专业覆盖面。制订本科生源基地遴选和管理办法,在部分省建立一批本科生源基地,优化并提高生源结构与质量。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招生计划配置机制,编制2020年本科生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深化招生体制改革,适当控制本科招生专业数,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研究生招生数量同比增长50%以上,拓展优质生源,全面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生源质量。加强与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强化大学生就业分层分类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做好职业规划、就业市场开拓、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等工作,加大对毕业生参加“农村振兴计划”“西部计划”“村官计划”“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和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招教考试、出国留学等专项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拓展就业市场,搭建线上人才招聘平台,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确保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
(四)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21.推进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落实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以化学等省级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做好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第五轮学科评估迎评工作。做好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六年合格评估工作。做好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力争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以上。制定和完善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学科群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遴选学科带头人,优化学科结构,培育学科特色,发挥学科群整体优势。主动作为,认真开展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准备工作。
22.加强科研管理等工作。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和地方发展需求,力争获批国家基金和教育部项目20项以上。加强科研人员对企业、社会与政府的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与委托课题研究,重点做好8家签约企业的技术委托课题研究,全年争取科研经费力争达到4000万元;落实国家科研管理改革举措,修订完善学校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改进科研成果评价办法与指标体系,引导科研人员产出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认真落实学校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间接经费管理与实施细则,进一步放活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加大学术交流力度。继续实施学校学术交流管理办法,开展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积极邀请校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促进学术交流繁荣。
23.强化学科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服务区域发展布局,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整合资源,联合企业形成技术联盟,共同推进省市科研新平台立项建设。修订完善校级科研平台管理制度,优化校级科研平台经费支持办法,有效投入科研经费。整合科研力量,创新合作模式,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以解决重大理论问题、社会问题及企业重大技术需求为抓手,跨学院、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24.加强图书资料、学报和档案馆工作。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优化服务师生质量。优化图书馆藏书结构,加强新媒体和电子图书建设,提高馆藏图书质量,强化信息情报服务,提高图书馆辅助一流学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树立精品意识,办好“周秦文化与青铜器研究”“张载与关学”“儒释道与传统文化”等特色栏目,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和影响因子,扩大学术影响。加强档案管理与建设,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强档案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完成《宝鸡文理学院校史》编撰工作。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2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师德教育,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月”活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考核,建立师德档案,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用、人才选拔和各类评选中落实师德高尚优先推荐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26.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和培养工作力度。优化“学校推动、学院主动、部门联动”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用好《“横渠学者”引进管理办法》,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力争全年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开展国家各类人才计划的推荐申报工作,提升人才计划申报成功率。按照《“横渠学者”校内人员聘用管理办法》,做好首批校内“横渠学者”岗位人员聘用人员的中期考核工作和第二批校内“横渠学者”岗位人员聘用工作。加大研究生导师队伍培训力度,落实导师立德树人实施意见,完善和细化导师考核的量化指标,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
27.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科教融合,提升教师实验实践教学能力。认真做好青年教师培养教育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培训指标,助力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修订和完善校内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办法,激发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8.强化财务管理与经费保障。开源节流,增强资金筹措能力,多领域、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支持,促进办学经费稳步增长。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资金管控,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确保学校重点建设项目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运行,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按照《智慧校园合作协议》,做好银校合作办学资金的协调与管理工作。
29.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强化三级资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类资产管理职责,推进资产管理工作。完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工作机制,规范采购流程,强化服务管理,提升招标采购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固定资产数据库建设,实现资产信息共享,规范推进资产处置工作,提高资产管理使用效益。
30.加强实验室和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重点加强新办专业与工科专业实验室建设。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加大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力度,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资源库的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31.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与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后勤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后勤服务保障机制,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推进后勤精细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做好2020年校园基础设施维护、维修项目的预算、规划、设计和实施。继续推动蟠龙校区配套生活区用地手续办理等工作。完成后勤公司、科工贸总公司经营体制改革。做好校医院、学生食堂和教职工食堂后勤服务工作,服务好师生。
(七)做好顶层设计,深化校内综合改革
32.编制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总结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组织开展多层面、多领域调研论证,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科学谋划学校未来发展。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加强高等教育理论、政策研究,做好办学目标、办学定位的研究和诠释工作。
33.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强化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办学活力”工作思路,组织调研兄弟院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认真制定工作方案,逐步将党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安全稳定等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学科专业调整情况,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八)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寻求学校发展新突破
34.深化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文化建设、教育改革需求,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联络,寻求合作机遇和空间,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地方企事业单位需求的耦合度,发挥应用学科优势,推进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强化产业升级和产品研发服务能力,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源支持。抓好与8家签约企业合作协议的落实工作,推进与宝鸡及周边地区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加强与宝鸡周边县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35.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拓展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渠道,选派教师、干部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继续做好“3+1”、交换生、暑期学校等项目。做好现有硕士留学生培养工作,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积极推进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学生联合培养工作,力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取得新突破。
(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民生工程办实办好
36.推进附属学校和幼儿园体制机制改革。启动附属学校和幼儿园改革,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服务教职工及地方社会发展需求。
37.加大校园环境整治力度。做好高新校区、石鼓校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打造宜学、宜居的生态校园和干净、高雅的美丽校园。改善校医院诊疗条件,坚持教职员工的年度体检制度,强化师生健康管理。
38.推进教师公寓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校区1#、2#教师公寓建设,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稳定教师队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维护校园稳定安全
39.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上级及属地政府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机制。统筹做好学校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40.维护学校稳定安全。健全校园安全防范制度机制,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技防能力。制定稳定安全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计划,签订安全责任书,逐级压实责任。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做好消防、实验室、门禁、网络、食品、药品等安全工作。加强稳定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做好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校园反恐防范工作。